營業利益與獲利能力

Note3.企業經濟特質-公司分析(12)

巴菲特:

我們認為,波克夏的基礎獲利能力用「透視」來測量最好,在這我們把自己報告的營業利益附加上被我們投資的公司所保留的營業利益份額,兩者皆不包括資本利得。要使我們的內在企業價值每年平均以15%的速度成長,我們的「透視」盈餘也必須要以差不多的步調增加。我們將需要我們目前投資公司的大量幫助,而且也必須隨著時間增加新公司,以便達成這15%的目標。

In our view, Berkshire's fundamental earning power is best measured by a "look-through" approach, in which we append our share of the operating earnings retained by our investees to our own reported operating earnings, excluding capital gains in both instances. For our intrinsic business value to grow at an average of 15% per year, our "look-through" earnings must grow at about the same pace. We'll need plenty of help from our present investees, and also need to add a new one from time to time, in order to reach this 15% goal.
---------Warren Buffett’s Letters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 1989.

筆記:

( 一分錢,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2005_Penny_Obv_Unc_D.png。 )

我們千辛萬苦渡過護城河,終於來到了城堡的大門,現在就讓我們打開城門,一窺理想中的城堡面貌吧。

基礎獲利能力

巴菲特利用「透視盈餘」來衡量波克夏的基礎獲利能力,透視盈餘是什麼?我們以下表來說明,假設公司A及公司B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和營業利益都完全相同,但公司B今年運氣很好,天上掉下來一筆200萬元給它賺到了,我們姑且將這筆錢歸到資本利得,而公司A持有10%的公司B股權。這時公司A的透視盈餘是多少?

公司A的透視盈餘是「公司A自己的營業利益」加上「公司B持股百分比對應的營業利益」。所以在這個例子中,公司A的透視盈餘就是440萬元 ( 400萬元 + 400萬元*10% ) ;而資本利得則不算入在透視盈餘裡,因為我們保守估計公司B不會每年都這麼好運撿到這種天上掉下來的錢。

其實透視盈餘就是一種擁有公司的概念,也就是不管你持有這家公司10%的股權還是只有1股,你擁有的都是公司的部分股權,你獲得的也將會是部分盈餘,而不是股價。

目標:15%成長率

巴菲特說:「要使我們的內在企業價值每年平均以15%的速度成長,我們的透視盈餘也必須要以差不多的步調增加。」這句話給了我們選擇公司的目標,那就是15%的營業利益成長率。

我們以下表來說明,假設公司A與公司A+是同一家公司的舊年度與新年度表現,其它因素不變,而這家公司新年度的損益表數字全部都比舊年度多15%,你是否會認為這家公司的價值還是和以前一樣呢?當然不會,因為這家公司的價值也以差不多的步調成長了15%。

因此,在你所持有的公司裡,若有一家公司的透視盈餘能夠以每年15%的步調一直成長,那麼這家公司的價值也會差不多以15%的步調一直成長,而這成長的價值,若無其他特別因素,最終將會回到你的手中。

請記住,從進場的那刻開始,你就是企業家,不是賭徒。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文章分類 2.公司分析 標籤: , , , , ,